冬令進補,何時補?

 

冬令進補,何時補?
醫學博士 游明謙

又到了冬令進補的時刻,有人說中國人是愛”補”的民族,「冬令進補」的確是傳統醫學很重要的特色,然而現今氣候變遷,節氣必需賦予更新的概念。 民國一百年十一月十二日,玉山終於在「小雪」的節氣當天開始飄雪,十二月七日節氣走到「大雪」,但是台北市的高溫卻飆到30°C以上,這都證明了二十四節氣是依據「黃河流堿」的地理位置,所產生的記載,然而台灣的地理位置偏南,依據中央氣象局的統計,節氣平均會晚一個月到。

「冬至」的習慣會吃湯圓,這只是民間習俗,並非中醫的進補。因為中醫的補又分補陰、補陽、補氣、補血,從立冬、小雪、大雪到冬至的節令,天氣尚在入秋的快速變化中,必需注意早晚溫差大,而且外感熱病特別多,一旦有感冒常常會化燥,常見有咳嗽痰粘、少痰乾咳的症狀,皮膚也因為乾燥容易癢或起屑,此時不宜溫補,應該以清熱養陰為主,等到節令真正進入小寒、大寒時,才是真正「冬令進補」的時機,但建議民眾,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,還是諮詢過醫生再來進補才是最好的選擇,因為燥熱體質的病人,補陽、補氣過頭了容易造成失眠、口破等症狀,腸胃不好的體質,過度補陰、補血,也會造成腸胃不適、腹瀉等虛不受補的現象。

建議民眾「藥補不如食補」、「食補不如運動」,三餐定時定量,少油、少鹽、少炸烤,均衡飲食、規律運動、充足的睡眠才是王道。如果不知道全家人的體質寒熱,可以選用較平補的方藥,如枸杞、熟地、山藥、黃耆、何首烏等藥材,加入適量的雞肉熬湯燉補也是不錯的選擇。


 

 

TOP